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HOGAN M-SERIES 預購] 1:200 SU-27UBK, PLAAF, 6th Rgmt - 2nd Div., Suixi Air Base, Airframe# 30 / 16330 [HG6016]


購買網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12063836296





  • Su-27戰鬥機
  • Su-27戰鬥機是在前蘇聯時期由蘇霍伊設計的單座雙發全天候重型戰鬥機。其北約命名稱為側衛。 Su-27由原蘇聯製造,設計的來對抗1970年代美軍發展的戰鬥機,主要的假想敵是F-15設計要求長程、重武裝、及很高的操控靈活性。Su-27除了擔任空優任務為主的機型之外,還有其他多種任務的衍生型。 維基百科
  • 重量: 16,380 公斤
  • 最高時速: 每小时 2,500 公里
  • 飛行速度: 每小时 1,348 公里
  • 最遠飛行距離: 3,530 公里
  • 機身長度: 22 公尺
  • 單位成本: 30,000,000–30,000,000 美元
  • 引擎類型: AL-31發動機


  • 發展歷史

    背景

    1960年代末,美國受米格-21米格-25原型機和米格-23原型機首飛成功的影響,從1965年開始相繼開始了YF-15重型戰鬥機(發展成F-15)計劃和YF-16(後來的F-16)輕型戰鬥機計劃,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海軍也有了從YF-17衍生出的主力艦載機F/A-18「大黃蜂」(Hornet)。作為回應,前蘇聯於1969年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PFI(Perspektywnyi Frontowoy Istryebytyel/Perspective Frontal Fighter, PFI)未來前線戰鬥機計劃,其主要目標就是要超越F-15,所以此計劃也簡稱為「反F-15」。
    PFI的任務需求包括:
    1. 取代舊型的攔截機,這些機種有Tu-128Su-15以及Yak-28P等三款。
    2. 擔任長程攻擊任務,像是Su-24的護航機。
    3. 執行長程入侵任務,攻擊敵人的空中目標,像是空中預警機或是空中加油機
    在性能的要求上則有:
    1. 靈活的運動性。
    2. 最大空速1450公里/時。
    3. 作戰半徑高高度時為1700公里,低高度時為500公里。
    4. 實用升限18300公尺(60000英尺)。
    5. 可以在前線空軍的第三級機場(跑道短於1200公尺)操作。
    6.可攻擊1600公里至200公尺內的敵軍。 後續的評估顯示為了需求數量的單座戰機,想要同時達到運動性與航程的要求過於困難,在米格設計局的總裁Artem Mikoyan的要求下,這個PFI計畫被一分為二,LPFI(Lyogkyi PFI,輕型PFI)及TPFI(Tyazholyi PFI,重型PFI)。
    參與此項目的有雅克福列夫設計局雅克-45(Yak-45)、米高揚設計局米格-29(MiG-29)以及蘇霍伊設計局的T-10(Su-27的原型機,蘇霍伊設計局內部編號,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蘇霍伊設計局的第十種三角翼飛機)。雅克設計局在初期就退出競標,轉為發展垂直起降Yak-41戰鬥機。經過一番競爭後,當局決定發展較輕的米格-29以對抗F-16、發展重型的Su-27以對抗F-15。而落選的雅克福列夫設計局則只能繼續獨自研製垂直/短距起落飛機系列。

    設計要求[編輯]

    掛載R-27飛彈的Su-27
    總的來講,Su-27是為了因應蘇聯空軍對有遠距續航能力與大載彈量的戰鬥機的需求而設計的。
    Su-27的主要設計戰術要求是:最大速度達到2500千米/小時(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18,500m;航程2500km;能夠消滅高度為30m到18,000m、時速2400千米(海平面時速1400千米)的敵機;能夠在1200米長的跑道上起降。
    當時前蘇聯在鈦合金製造以及在電傳操縱系統方面(已在蘇霍伊T-4上試驗成功)具有一定技術積累,這對後來的研發起了很大作用。總設計師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Pavel Osipovich Sukhoi)於1975年9月15日去世。在這之後由米哈伊爾·佩特羅維奇·西蒙諾夫 (Mikhail P. Simonov)接任主設計師之職。
    代號T-10(蘇愷第十個三角翼設計)的原型機於1977年5月20日首次試飛,這個設計有大型三角翼、兩個各自'分艙'的引擎、和高聳的雙垂直尾翼。如同F-14的設計,兩個引擎間的空間提供額外的升力以及隱藏武器的空間,減低被雷達追蹤的性能。

    研製初期[編輯]

    掛載電視制導炸彈的Su-27SK在2007MAKS航展上
    開發始於1970年代,首架Su-27原型機T-10-1(北約代號'Flanker-A')於1977年初出廠,當年5月20日在接近Ramenskoe市的儒可夫斯基飛行試驗中心(Zhukovsky Air Base and Gromov Flight Research Institute)由試飛員伊留申(V. S. Ilyushin)完成其處女航。1978年初美國偵察衛星首次拍到T-10-1的照片,由於誤將儒可夫斯基當作拉明斯科基地(Ramienskoje Site),美國人將這架從未見過的飛機稱作RAM-K(當時相信Ram-K會發展成兩種版本,一種是後掠翼戰機類似格魯曼F-14以及雙座攔截機,後來是證實其實是獨立發展的米高揚MiG-31)。 1978年T-10-2也出場了,但不久後由於電傳操縱系統故障而墜毀,試飛員耶夫根尼·索羅維約夫(Yevgenyi Soloviov)犧牲。安裝了因機匣裝在發動機底部倍受爭議的AL-31F渦輪風扇發動機的T-10-3於1979年出廠,並於當年8月23日由伊留申首飛成功。1979年10月31日首飛的T-10-4同樣使用了AL-31F發動機。T-10型總共製造了10架,剩餘幾架(T-10- 5, 6, 9, 10, 11號)則都使用AL-21F發動機。 在操控方面使用線傳飛控(fly-by-wire,FBW)系統,這點和以前的蘇制飛機不同

    定型改進

    Su-27SK的進氣道下部及起落架
    通過由波蘭間諜馬里安·佐查斯基(Marian Zacharski)搞來的F-15性能資料相對比,設計師發現T-10依然處於下風。為了達到新指標以及之前的試飛不穩定性,Su-27幾乎被重新設計。
    按指標製造的T-10-7和T-10-12被命名為T-10S-1(S代表系列即Series)和T-10S-2。T-10S與T-10相比改進很多,主要是:
    1. 機氣動布局做了重新設計:加大機翼面積、減小後略角、除去翼刀、將弧性的翼梢改為方形並加飛彈發射軌、後緣襟翼和副翼改為單一的襟副翼並增加計算機控制的前緣襟翼、減速板從機身下方改為與F-15一樣的機背減速板
    2. 進氣道改進:為避免引擎吸入跑道上的雜物,前起落架向後移到兩個進氣道之間,進氣道內加裝防雜物吸入的網狀隔板
    3. 發動機艙重新設計:機匣由發動機底部移到了上部,由此雙垂尾放置到兩個發動機外側,而尾噴口也變為可調式
    以上幾處改進使得飛機的橫截面面積大幅減小,提高了Su-27的機動性、速度、航程。其他諸如機頭、機尾、座艙、起落架等許多地方也作了明顯的改進。
    第一架T-10S-1於1980年出廠,1981年4月20日首飛,試飛員還是伊留申。然而此時的T-10S依然不夠可靠,1981年9月3日因燃油系統故障T-10S-1墜毀,伊留申死裡逃生;之後生產的T-10S-2在81年12月23日由於前緣襟翼故障墜毀。試飛員科馬洛夫(Aleksander Komarov)亦不幸遇難;1982年5月31日出廠的T-10-17(由T-10-7/T-10S-1發展而來)儘管第一次試飛時飛掉一個機翼,但飛機和試飛員尼古拉·薩多夫尼科夫(N.Sadovnikov)都保住性命,而且通過這次飛行找到了前兩次事故的解決方案。
    此後經過一系列改進,真正的生產型Su-27終於在1982年11月出廠。量產型的Su-27(也被稱為Su-27S,北約代號為Flanker-B)

    列裝

    然而由於電子設備,尤其是雷達系統問題解決緩慢,直到1985年Su-27才正式交付部隊服役,1986年才大量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生產。迄今已有數百架服役,並出口多個國家。

    設計

    Su-27UB頭部特寫,清晰可見IRST系統
    新飛機的空氣動力設計交由蘇聯空氣動力研究所(TsAGI)負責,成果由米格飛機公司與蘇霍伊飛機公司一同分享。因此Su-27的基本設計與MiG-29相似,只是尺寸要大得多。它是非常大的飛機。為了能最大減輕重量,它的結構採用了約30%大量的鈦,比例比任何當時的飛機都高。沒有採用複合材料。後掠翼的前沿延伸(Leading edge extension)融入機身,基本上形成三角形。翼尖裁剪以裝置飛彈或電子反制設備(ECM)。Su-27因為有傳統的水平尾翼,因此並非真的三角翼飛機。此外引擎外側還有一對垂直尾翼以及一對向下伸展的尾鰭以增加側向穩定性。
    Su-27的Lyulka AL-31F渦輪扇葉發動機間距較大,提供比較好的安全性,以及進氣道無間斷的氣流。活動式的引導扇葉可以適應超過2馬赫的速度,同時在高迎角時幫助維持發動機氣流。在進氣道中有過濾網防止起飛時異物被吸入引擎。
    2007MAKS航展上的Su-33,尾部特寫
    Su-27裝置有蘇聯第一個實際應用的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由蘇霍伊飛機設計局Sukhoi T-4轟炸機計劃經驗所發展的。伴隨著相對低的翼面負荷和強大的基本飛行控制,飛機的靈活性超乎尋常的好。甚至在極低的速度和高迎角時仍然可以控制。在航空展中這種飛機曾用眼鏡蛇動作(Pugachev's Cobra)或是動力減速展示過優異的操控性,大約在120度迎角還維持飛行高度,向量推力系統經過測試,(也裝置在後續的Su-30MKI及Su-37)使飛機可以進行幾乎是零半徑的轉彎動作。
    海軍的版本稱作Su-27K(亦即是Su-33),由於庫茲涅索夫上將號航艦沒有彈射裝置,所以增添了前端輔助翼縮短起飛距離,這種輔助翼也裝置在部份Su-30Su-35Su-37上。
    除了相當好的操控性外,Su-27利用很大的內部空間儲存大量油料。超載設置最大航程能在內部油箱攜帶9400公斤油料,雖然操控性在這樣的負重下會受影響。設計的油量是5200公斤。

    作戰任務

    Su-27應用在蘇聯防空司令部PVO及蘇聯空軍Frontal Aviation。在防空司令部它主要擔任攔截任務,汰換老舊的Su-15Tu-28。雖然Su-27具有攜帶空對地武器的能力,在蘇聯空軍它主要的任務卻不是空中支援,也不用於戰場空優,而是特別用於對抗北約的空中加油空中預警系統戰機系統,蘇聯專家知道北約因為這些戰略資產而具有相當程度的優勢,因此相信對這些系統的攻擊,將可以限制北約組織維持和延伸其空中打擊能力。
    在蘇聯變成獨立國協後,Su-27的任務依然如此。後來的武裝包括攜帶Novator KS-172 AAM-L長程反空中預警飛彈。

    影響與評價

    影響

    Su-27以其氣動外形流暢,機動性能卓越著稱。
    各種西方戰機對上Su-27升級型的BVR戰勝率
    1986年開始,從原型T-10S-3發展一個特別型號的Su-27,代號P-42,被最大程度地輕量化,打破了1975年1月16日由F-15A創下的爬升時間、速度、高度等多項記錄,從1986到1988年間,這架飛機共締造了27個新紀錄。(T-10S改)
    爬升性能:
    • 3000m 25.4秒
    • 6000m 37.05秒
    • 9000m 44.126秒
    • 12000m 55.542秒
    • 15000m 70.329秒
    1989年Su-27首次亮相於法國巴黎航展,2300千米的遙遙路程不需加油一口氣飛到、最大飛行仰角120度、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Viktor Pugachev's Cobra)、被雷電擊中且部分元件被溶化還能完成筋斗並安全降落等等優異表現贏得西方觀察家廣泛好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ranslate